Get RICH slow and steady

致富‧不怕慢只怕站

“量化寬鬆退場”、“通貨膨脹”、“馬幣走弱”和“謹慎放貸”等消息在市場流傳,然而,也許許多民眾不知該如何解讀這些財經變動,也感到一籌莫展,一不小心就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財富縮水。
瞭解趨勢
財富不流失

Whitman獨立財務顧問公司董事經理葉明輝表示,大多數人都低估了2014年財政預算案的影響力,其實這是一項很關鍵的預算案,對中產階級影響深遠。
他認為,要成為理解財經消息的第二類投資者,首先必須嘗試理解最新的經濟政策,而2014財政預算案則是近期財經焦點,值得投資者深入分析其影響。
●消費稅和減津貼
讓儲蓄變少

葉明輝指出,實施消費稅最大的挑戰在於執行,若政府執行時不夠有效率或嚴格,就會有部份商家無緣由的起價。
因此,他預見消費稅實施後會促使通貨膨脹和生活費將顯著提高。
此外,他表示,雖然削減白糖津貼對社會的影響有限,但並不排除政府將繼續削減汽油津貼,屆時將有另一輪漲價潮。
“基於上述情況,儲蓄變成更艱難的任務,許多人會發現儲蓄變少,甚至成為`月光族’!”
因此,他建議必須重新檢閱開銷項目,並從中削減10至15項,否則將會影響最初退休規劃的進展。
●所得稅調整只是補償
政府調低個人所得稅,葉明輝笑言,這並不意味著政府已夠錢花,相反政府是想在別處開刀增加收入之前,而作出的一些“補償”,因此必須做好生活費高漲的心理準備。
“這種認知很重要,如果你並未意識到該趨勢,你很可能會把省下的稅務開銷拿去消費,那很可能就會影響到儲蓄情況。”
●政府打房
買家抬頭

政府在預算案中建議3項冷卻房市措施,包括提高產業盈利稅、提高海外買家的最低買價和取消DIBS。
葉明輝說:“如今我們可逐漸感受到政府的打房決心及其影響,因此產業將成為較低吸引力的投資項目。”
“如果你已受惠於過去5至10年的房產牛市,建議你最好適當套利,以成為真正的贏家,否則隨後可能發現將比較難找買家。”
他指出,房產投資者應該承認一個事實,即5年的“房產投資派對”即將緩慢下來,精明的投資者應在此時售出房產套利,並將盈利投入其他較具吸引力的資產類別,以鞏固贏家地位,否則可能被套牢。
“若你選擇忽略這趨勢,你會發現轉手的難度增加,問價的買家減少,就算有買家,貸款的批准也會有障礙。”
至於過去以來都較少投資房產的投資者,他則建議可開始物色價格受壓抑或遭拋售的產業,因有部份投資者可能害怕房市走緩而急於脫售手中房產,因此可獲得較好的價格。
除政府以外,國家銀行也推出打房措施,規定銀行只能以淨售價發出貸款,他表示,這意味著買家必須將發展商所給予的現金回扣從總售價中被扣除的數額申請貸款,因此買家必須付出比較多的首期付款。
“這也許對現金充裕的投資者來說不是大問題,但這對向你購買房產的買家可能是一個問題,因此轉手的情況會變得困難。”
從創造財富到優化財富
在談論預算案的相應對策之前,首先得理解一些財富的概念,葉明輝指出,在長達13年的觀察中,發現只有2大支柱可支撐財富之殿,即“創造財富”(Money Making)和“優化財富”(Money Optimization)。
對中產階級來說,“創造財富”主要指工作賺取收入、花紅、升職加薪、花紅等過程,創造財務過程從低收入的社會新鮮人,逐漸升職至經理級的中產人士,最後邁向管理級的高收入人士。
他表示,儘管創造財富足以讓人過較優質的生活,但卻意味著“手停口停”,因沒有足夠的資產支撐沒有工作和退休後的生活。
因此,他說,“優化財富”被視為財富累積的第二支柱,它主要指優化收入盈餘(儲蓄)的過程,其中並不只是被動地進行儲蓄,還包括投資和財富積累。
“投資和財富積累是`優化財富’中的重要概念,因有些人儲蓄但並不投資,這無法財富優化,而另有一些人從投資賺到錢,卻將其花光,最終一無所獲,因此積累也是優化財富的重要一環。”
“透過`優化財富’可讓低收入族群自給自足,中產階級獲財務自由,高收入族群成為富裕人士。”
此外,他披露,“優化財富”也包括兼顧風險管理、投資規劃、教育規劃、退休規劃、資產保護、遺產規劃、債務和貸款管理以及稅務規劃8大層面,才能真正優化財富。
因應趨勢
8招保財富

理解了財政預算案後,各種問題如“通貨膨脹”、“馬幣走弱”、“打房措施”和“政府負債”等都非常讓人憂慮,但葉明輝表示,無需為無法控制的外圍環境感到憂慮,只需將焦點放在如何管理握在手中的財富,並及早做好準備面對變數。
1.擬定最佳的目標投資回酬率
葉明輝表示,擬定最佳的目標回酬率不是說越高就越好的,因高回酬的投資計劃往往使投資者曝露在高風險之中,然而,太低的目標回酬率卻無法抗衡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衝擊。
2.設定最佳儲蓄目標及適合的投資工具
設定最佳目標投資回酬率後,葉明輝建議重新檢閱近期消費習慣,以得出目前的儲蓄率。
“儘量將儲蓄率提高至不少於收入的35%,才能確保退休計劃可實現。”
另外,他提醒說,切記採取“先儲蓄,後開銷”的策略,若先開銷後儲蓄,往往最後會把錢花光。
3.妥善管理現金流
市場雖然有許多投資機會,但各種資產的價格走勢相當動盪。葉明輝指出,管理現金流主要是增強“資產持有能力”,若持有能力較弱,即使有好的投資項目,也可能遭遇損失。
“儘管偶爾我們有好的投資項目,但也有可能在錯誤的時機進場而被套牢,若持有能力太弱,期間需要時間週轉,可能我們無法支撐到投資獲利時刻,而提早認賠出場。”
“比方說,若你是房產投機客,數年前購買一項良好的房產,建築完成後市場卻一時走緩,若不夠現金流支撐或貸款負擔沉重,即使所投資的房產前景再好,也被迫進行拍賣,最終受惠的是現金足夠的投資者。”
他提出,需有標準6個月薪資作儲備資金為佳,不要將所有的儲蓄都進行投資,若市場走勢有違所願,仍不會影響到正常生活。
4.多元化和分配金錢
資產市場充滿各種風險,如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和信貸風險等,但葉明輝指出,市場上並沒有任何單一類型的風險會同時對所有類別資產不利。
“比方說,利率風險對債券和房產影響很大,但對股市、現金或其他資產的影響相對較小。”
“因此,如果我們將資金分散投資在各類資產,就不會有單一類型的風險一夜之間將我們的財富奪走。”
他表示,任何人都無法完全掌握各種資產價格的未來動向,因此需做好準備面對下行風險,同時以多元化的策略來保護資產和財富。
5.拋棄表現欠佳的投資
如果發現投資在甲基金,但表現不如乙基金,葉明輝建議,投資者應該將甲基金賣出並轉投乙基金。惟,有些投資者懶於處理,在甲基金表現低迷時,選擇以“長期持有”作為策略,其實是鴕鳥心態。
“人們會認為,只要不出場,所有的損失也僅是賬面損失,並未確實損失,然而這並非損失與否的問題,而是會有更多好的投資機會在眼前;同時,確實有許多基金或股票可以長達5年仍處於低迷狀況,不是`長期持有’就可以解決問題。”
他強調:“隨時做好換船的準備,沒有人需要陪沉沒中的船葬身海底!”
6.作重大的投資決定前尋求第二意見
葉明輝認為,在作出任何重大的投資決定以前,需先確定是否還有更好的投資選項,並四處物色更好的投資選項。
他稱,切勿完全相信部份金融產品提出“回酬保證”聲明,得先分析其實現承諾的能力,並衡量潛在資本損失的可能或資本安全性。
“可以發現一些投資回酬誘人的投資計劃如Swiss Cash或金玉華黃金投資,往往有受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或擁有頭銜的名望人士受害,在作出重大投資之前,可以尋求第二意見,有助於平衡投資情緒。”
7.重新檢閱債務風險
葉明輝表示,統計數據顯示,基本借貸率每漲1%將導致貸款分期增高11%。
“有鑑於利率上揚的破壞力,我們必須做好準備面對利率走高的可能性,因此需確保每月債務還款與每月收入比少於30%,而總債務和總資產比要低於50%。”
值得一提的是,他表示,香港首富李嘉誠的管理投資的目標總債務和總資產比是少於15%,因李嘉誠認為賺錢不是押注於一場戰役的勝敗,而是確保自己能夠勝出整場戰爭。
他也打趣地說:“連富甲一方的李嘉誠都只不過負債15%,如果你負債超過15%的話,應該已比他更富有了!”
8.重新檢閱保險涵蓋程度
一般人都不清楚最佳的受保程度,他指出,如果支付太多或太高的保費,最終的整體投資組合的回酬會相對的低,且多數的資金都會受困於動輒長達10年的保險投資計劃,更可能演變成一輩子打工所賺的錢都拿去供養保險公司。
“按照一般定律,每月保費應該佔每月總收入少於15%;如果你想優化你的財富,請記得你購買保險的目的只有一項:保障!其餘的資金可投資在其他資產,以優化回酬率。”
2014年熱門投資計劃
1.岸外定期儲蓄計劃
(Offshore Regular Saving Plan)

葉明輝表示,岸外定期儲蓄計劃是一項以美元為基礎的退休儲蓄計劃,必須鎖定儲蓄長達20年。好處是可讓參與者選擇將資金投入國際知名投資公司,如貝萊德和摩根大通旗下基金,同時,90%的投資資本受英國監管單位保證,且收入免稅。
“該儲蓄計劃雖可`強硬性’讓參與者儲蓄,但如果在初始的18個月內退出計劃,之前所存入的資金都會蕩然無存。”
“另外,該儲蓄計劃以美元作為基礎貨幣,在20年後期滿回收本金和利息時會面臨外匯風險。”
他提醒說,即使是國際知名投資公司所管理,參與者在選擇基金方面還是必須非常精明,若所投入的基金能大賺就好,惟若不慎選中表現差的基金,則只能自求多福了。
“該儲蓄計劃適合現金充裕而又希望將投資多元化至海外資產的投資者,也適合對海外基金熟悉的投資者,即便如此,建議投資者所持有的數額佔總資產的10%以下為佳。”
2.產業發展投資計劃
(Property Development Investment Plan)

葉明輝披露,3年前市場曾流行“地庫”投資計劃(Landbank Investment Plan),參與該計劃的投資者可將資金投入加拿大或英國等海外國家的空地投資,但投資者往往不知該地的確實位置,如今該類投資計劃被增值成“產業發展”投資計劃。
“該投資計劃受商業註冊局(SSM)所監管,參與者可以最低1萬美元的投資,涉及加拿大的產業發展計劃,成為`發展商’,整個計劃只需短短的4年而已,承諾給予至少16%的投資回酬率。”
他笑言:“1萬美元投資額是可負擔範圍,如今`人人可以成為發展商’,惟風險在於管理層是否能實現他們的承諾完成發展計劃,此外,參與者也得交出650美元行政和法律費,而所投入的資金由該公司董事所信託,資本保護也全由該公司所承擔。”
他指出,產業發展投資計劃比較適合欲採取多元化投資策略的投資者,惟仍建議投資者所持有的數額佔總資產的5%以下為佳。
3.保險儲蓄計劃
(Insurance Saving Plans)

葉明輝表示,保險儲蓄計劃雖不是新鮮投資選擇,但至今仍非常熱門,因此有必要再講解其利弊。
“同樣的,該計劃的好處是可促成紀律儲蓄習慣,且回酬優於銀行定期儲蓄,並給予人壽和意外保障。”
“惟壞處是,無法充份控制所投入的資金,甚至無法真正看見實質的現金直至25年後期滿;此外,其所謂的6%保證回酬若以實際回酬率計算,僅4%左右而已。”
他建議可採取另一類策略,即將同樣數額的資金投入其他的投資計劃以賺更高回酬,並另外購買定期壽險,其結果不僅可獲保障,還可得到比儲蓄計劃更高的回酬。
“無可否認,仍有人需要該儲蓄計劃以確保定時儲蓄之餘,還可得到保障;同時,該儲蓄計劃也適合不願意花時間研究與物色最佳投資計劃的投資者。”
4.東盟集體投資計劃
(ASEAN 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

葉明輝表示,東盟集體投資計劃促使東盟國家,特別是新加坡和泰國的基金管理公司可直接在大馬分銷其投資產品,而無需在大馬設立公司或推出新基金。
“這意味著大馬的投資者在未來可擁有更多的資產選項,同時也可有更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供選擇,甚至可選擇以不同國家的貨幣如美元或新幣作投資。”(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劉國通)